近視雷射比較

近視雷射手術可約略分為深層手術和表層手術,若有製作角膜瓣為深層手術;若無則為表層手術。常見的LASIK即為深層手術,LASIK相較於過往的表層手術(PRK),術後恢復時間快及疼痛感低,因此達到較高的滿意度,但因角膜瓣的風險持續存在,故回歸表層手術為全球近年屈光雷射手術的新趨勢。

目前手術方式削切的深度以「全智能零接觸近視雷射SMART transPRK」手術在表層,其次是飛秒無刀雷射LASIK,而全飛秒無刀雷射ReLEx-smile或Smile屬於深層。

而隨著手術科技持續進展,深層手術也從2011年的SMILE,一路演進到2023年的SMILE Pro及2024年SMILE Pro 2.0;表層手術也一路從2015年的SMART TransPRK,歷經3個世代的進化,到2025年的SMART TransPRK 4.0,擁有角膜零接觸、精準零盲區、數據零時差的手術特色。

近視雷射發展年代

表層手術

近視雷射手術施作從表層開始,其特色為相對能保留較多的角膜基質層厚度,等待上皮層新生後,整體角膜結構基底穩固,無留下開放式切口,缺點是恢復期相對較長。

|AI智能|2025四代全智能零接觸近視雷射 SMART TransPRK 4.0

|進階|2024三代全智能零接觸近視雷射 SMART TransPRK 3.0

|高階|2017二代全智能零接觸近視雷射 SMART TransPRK 2.0

|新型|2015首代全智能零接觸近視雷射 SMART transPRK1.0

|改良|2009角膜上皮的雷射角膜切削術 TransPRK

|傳統|1985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 PRK

深層手術

近視雷射手術施作的位置在深層,從角膜表層直接切入深層做手術,傳統型傷口恢復期感受上較快速,缺點是會留下永久性切口,改良版及新型則是較仰賴醫師手動取出技術。

|進階|2024二代全飛秒雷射SMILE Pro 2.0

|新型|2023首代全飛秒雷射SMILE ProSMART Pro

|改良|2011極微創切口提取微透鏡SMILE

|傳統|2004全飛秒雷射術LASIK


近視雷射手術比較表

比較目前台灣三種主要的近視雷射技術,關鍵取出度數由機器全智能、醫師操作機器到醫師手動介入

手術方式 SMART TransPRK 4.0(濰視選用) LASIK SMILE Pro
療程特色 全智能 製瓣手術 微創治療
手術位置 表層手術 深層手術 深層手術
取出度數方式 全程透過雷射施打 掀瓣後施打雷射 製作微透鏡後由醫師取出
年代發展演進 超過40年 將近20年 約15年
手術步驟 單一步驟 兩步驟,中途需更換機台 兩步驟,製作透鏡完由醫師開切口取出
特色與優勢
  • 無須製作角膜瓣,避免角膜瓣的併發症
  • 高安全性、高穩定性、高有效性
  • 中途無需更換手術儀器,手術時間極短
  • SMARTPulse技術有效優化術後角膜平滑度,增進術後恢復
  • 高達1050赫茲雷射脈衝,不只快,更精準!
  • 7D眼球追蹤系統,零時差手術好安全
  • 自動能量密度調整系統和智能溫控系統,安全防護再升級
  • 高階角膜斷層掃描系統,較前一代提升13倍解析度
  • 全球超過20 年的角膜檢測大數據
  • AI運算數據直接串流手術儀器,降低人為操作風險
  • 術後痛感相對低
  • 復原時間相對短
  • 無須製作角膜瓣,避免角膜瓣的併發症
  • 復原時間相對短
  • 中途無需更換手術儀器,手術時間短
缺點 術後2~3天角膜上皮新生時,會有視力回退之感 角膜瓣相關併發症 無法有效處理高階像差、低度近視處理難度增加。
近視治療範圍 一般為200至800度,高度近視者可視角膜厚度等條件由醫師評估能否進行手術
(濰視眼科最高度數案例為1300度)
150至1200度 500至1000度
需製作角膜瓣 不需要 需要 不需要,但須鑷子夾出微透鏡
是否留下切口 零接觸,無切口 有切口,約15mm 有切口,約2〜4mm
近視雷射技術 準分子雷射 飛秒雷射/準分子雷射 飛秒雷射
高階像差處理 搭配前導波處理 搭配準分子雷射儀器可處理 無法有效處理
採用同技術二修 可以 可以 無法
角膜瓣併發症 有可能
需負壓吸引眼球
手術過程零接觸
術中疼痛感
總手術過程(含前置、消毒等) 平均10~15分鐘 平均10~15分鐘 平均10~15分鐘
實際雷射時間(視度數而定) 單眼平均約15~30秒 單眼平均約15~30秒 單眼平均約15~30秒
術後乾眼風險 較少
費用 SMART transPRK 9~11萬
transPRK 7~9萬
PRK 2~3萬
依照機型4~10萬不等 SMILE Pro 15-16萬
SMART Pro13~16萬
SMILE 12-13萬
術後角膜穩定度 ★★★★★ ★★★ ★★★★
術後乾眼少 ★★★★ ★★ ★★★★
恢復期短 ★★★ ★★★★★ ★★★★
術後視覺品質 ★★★★★ ★★★★★ ★★★★★

SMART TransPRK全智能零接觸近視雷射

SMART TransPRK特點之一也是不需要削切角膜瓣,可避免角膜瓣風險,術後角膜的穩定度表現相當優異。 其不需使用負壓,且全程使用雷射,也無需使用器械接觸角膜,可避免人為疏失。

手術時使用準分子雷射儀,一次到位的削切角膜上皮和進行度數矯正,術後等角膜的上皮細胞自行再生即可。 但在術後二至三天時,由於角膜上皮再生,會有短暫的視力回退感。 恢復期雖然較其他術式長,但因其安全特性,仍是許多國際級醫師的首選術式。

SMARTTransPRK手術步驟STEP02

利用準分子雷射削切角膜上皮

SMARTTransPRK手術步驟STEP03

再削切基質層矯正屈光不正


SMART transPRK全程採用SCHWIND Amaris 1050RS準分子雷射儀器,不掀瓣、零接觸、好安心,
SMART tranPRK擁有SMART技術:

1.高頻率1050Hz掃描、雷射
以超高頻率進行追蹤和雷射,守護雙眼零時差!

2.智能溫度效應控制系統
精準控制溫度,有效保護角膜組織。

3.自動能量密度調整系統
完美平衡雷射脈衝和能量釋放,成就極致平滑角膜。

4.智能7D動態眼球追蹤
可以精準預測眼球下一秒的位置。

5.獨家SMART Pulse全智能脈衝
角膜更平滑、縮短恢復期、有效提升視覺品質。


SMART TransPRK 4.0升級特點
AI智能運算|全球20年角膜大數據|高階角膜斷層掃描

 術前:在SMART TranPRK 4.0的這套系統中,藉由更高解析的角膜斷層判讀,及經系統演算後各項前端分析數據,在術前檢查階段,就先將圓錐角膜等高度風險的患者給篩查出來,確保在以眼睛健康為前提下執行手術。
 術中:運算數據同步串聯至手術平台,不僅降低人為操作風險,AI運算技術可輔助醫師做更精細化地客製、微調手術參數,讓醫師執行更高精密性的屈光矯正方案。
 術後:藉由術後完整的追蹤 (最短3個月、最長2年內),搭配AI輔助識別,可長期的觀測患者術後的角膜恢復狀態與變化,確保術後的長期穩定性。

LASIK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或飛秒無刀雷射

LASIK需要先以負壓固定眼球,接著使用飛秒雷射儀製作角膜瓣,再使用準分子雷射儀進行度數矯正,術後將角膜瓣蓋回,由於角膜瓣可能經外力影響而移位,因此存在角膜瓣的風險。

LASIK術後隔天即可上班,是三種近視雷射手術中恢復期最短的。

LASIK手術步驟STRP1

利用飛秒雷射製作角膜瓣

LASIK手術步驟STRP2

接著用準分子雷射矯正屈光不正


Smile Pro、SMART Pro或ReLEx-smile全飛秒無刀近視雷射

全飛秒雷射Smile不需削切角膜瓣,但需製作微透鏡(即角膜基質層的部分組織)。

Smile同樣需要使用負壓,接著使用飛秒雷射儀製作微透鏡和二至四毫米的切口,再使用鑷子深入切口將微透鏡拉出。

術後恢復期與其他近視雷射手術相比,較LASIK慢、但較SMART transPRK快。

微透鏡的邊緣很薄,需以鑷子夾出,相當倚賴醫師的技術,若未一次到位的取出微透鏡,會是較大的隱憂。

SMILE手術步驟STEP1

製作微透鏡及角膜切口

SMILE手術步驟STEP2

拉出微透鏡矯正屈光不正


近視雷射手術與角膜之間的關係

角膜分層剖面圖
主要與近視雷射手術最相關的三層

上皮層:可再生。

基質層:近視雷射主要施打位置,無血管、無法再生,術後保留基質層越厚,角膜穩定度越高。

內皮層:單層六角形細胞,主要提供角膜養分幫助術後恢復。

角膜分層剖面圖

近視雷射手術SMART transPRK、LASIK、Smile關鍵差異

近視雷射施作深度

1.角膜切除的深度(淺層到深層)

SMART transPRK> LASIK> Smile

2.處理高階像差能力

SMART transPRK> LASIK> Smile

3.近視雷射是否需要掀角膜瓣

不掀瓣:SMART transPRK、Smile vs 掀瓣:LASIK

4.術後保留基質層厚度

SMART transPRK> LASIK> Smile

5.近視雷射手術對於角膜的影響

SMART transPRK、LASIK、Smile三種術式皆會觸碰到上皮層、前彈力層及基質層。

  上皮層 前彈力層(鮑曼氏膜) 基質層 後彈力層(德斯密氏膜) 內皮層
角膜厚度 約50μm 約8~14μm 約500μm 約10~14μm 約5μm
SMART transPRK 會再生 影響 保留厚度較多 不會影響 不會影響
LASIK 會再生 影響,有切口 保留厚度較少 不會影響 不會影響
Smile 會再生 影響,有切口 保留厚度少 不會影響 不會影響

6.文獻指出,對健康角膜而言,有無前彈力層(鮑曼氏膜)對於角膜結構無顯著差異

前彈力層又稱鮑曼氏膜(Bowman's membrane),主要由膠原纖維所組成的一層均質透明膜,無細胞成分,目前研究中對此層是否在角膜有生物力學的作用仍存在爭議。在許多研究中即指出,鮑曼氏膜或許是觀察上皮層與基質層細胞間訊息傳遞的指標,在角膜生理上並不具有關鍵功能*參考文獻(1)

此外,在近幾年(2020~2021)的研究中也指出,對健康角膜(無圓錐角膜或其他角膜病變)而言,鮑曼氏膜的有無並未造成角膜剛性(Corneal Stiffness)出現可測量的差異*參考文獻(2),數以百萬計接受PRK手術的患者中也並未因此出現任何負面影響,甚至在手術結束後,在上皮層下方形成「類鮑曼氏膜」(Bowman's like Layer),並持續數年的時間*參考文獻(3)這顯示了鮑曼氏膜是否存在,可能並未對角膜生物力學有任何負面影響。

故此,術前的謹慎評估及相對更嚴格的手術標準是相當重要的,濰視堅持術前25台儀器56項數據檢測、2.5小時專業諮詢顧問1對1服務及秉持嚴格的手術標準,為得就是要讓每位顧客都能夠在充分瞭解自身眼睛健康的前提下,安心地進行近視雷射手術。

*參考文獻(1)Wilson SE, Hong JW. Bowman's lay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ritical or dispensable to corneal function? A hypothesis. Cornea. 2000 Jul;19(4):417-20. doi: 10.1097/00003226-200007000-00001. PMID: 10928749.

*參考文獻(2)Torres-Netto EA, Hafezi F, Spiru B, Gilardoni F, Hafezi NL, Gomes JAP, Randleman JB, Sekundo W, Kling S. Contribution of Bowman layer to corneal biomechanic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21 Jul 1;47(7):927-932. doi: 10.1097/j.jcrs.0000000000000543. PMID: 33315734.

*參考文獻(3)Wilson SE. Bowman's layer in the cornea-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regeneration. Exp Eye Res. 2020 Jun;195:108033. doi: 10.1016/j.exer.2020.108033. Epub 2020 Apr 24. PMID: 32339517; PMCID: PMC7283008.


弄懂三種「表層手術」SMART transPRK、TransPRK、PRK近視雷射有什麼不同?

表層手術的演進與近代化屈光矯正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

  • |1985|PRK 近代化屈光矯正手術之始,首度在手術中導入雷射儀器。
  • |2009|TransPRK 屈光矯正手術全自動化,全程由準分子儀器一站完成、角膜零接觸,避免器械接觸,降低人為風險。
  • |2015|SMART TransPRK 導入SMART Pulse全智能3D雷射技術,提升角膜平滑度,縮短恢復期&提升視覺品質。

PRK會先使用負壓固定眼球,再用酒精或藥水浸潤去除角膜上皮,醫師使用鈍刀刮除上皮後,再用準分子雷射進行度數的矯正。由於是醫師手動刮除上皮,精準度很難與機器相提並論。

TransPRKSMART transPRK同樣是用準分子雷射以單一步驟削切角膜上皮和進行度術矯正,全程以儀器自動化進行,精準度相較PRK來得高。但相較於傳統的transPRK來說,SMART transPRK是使用曾榮獲「國際傑出醫學設計獎金獎」的德國Schwind Amaris 1050RS的準分子雷射儀,此儀器擁有的SMART Pulse技術,經實證研究顯示,採用SMART Pulse技術能夠提供精準(誤差值遠低於沒有使用SMART Pulse技術)的雷射脈衝,緊密的光斑能夠使術後角膜平滑、縮短恢復期及有效提升視覺品質。

濰視在2017年在台灣導入第二代SMART TransPRK以來,除了累積豐富的臨床經驗,也持續透過軟、硬體升級,提高手術精準度與安全性。
進入SMART TransPRK 4.0時代,在AI應用的進步下,除了原先擁有的角膜「零接觸」優勢外

  • 搭配高階角膜斷層掃描系統,較前一代解析度提升13倍精準「零盲區」解析角膜分層結構
  •  AI技術結合全球超過20 年的角膜檢測大數據,運算數據「零時差」直接串流至手術儀器,降低人為操作風險,進一步強化手術的準確度與安全性,可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手術方案設計。
近視雷射術後品質
區分三種表層近視雷射SMARTtransPRK、transPRK、PRK

常見近視雷射疑問

我想做近視雷射手術,但我適合嗎?

是否適合近視雷射手術需要透過詳細檢查,由醫師了解整體眼睛狀況後協助評估,若想初步了解自己是否適合近視雷射,主要可依照基本把關條件。

以下狀況經醫師評估後,你可能「適合」手術

  • 建議年滿18~20歲以上,經醫師評估度數穩定、眼球組織發育完全及無任何影響近視雷射因素之疾病及其他狀況。
  • 國際手術後剩餘角膜厚度標準安全值落在250~300㎛區間,在濰視眼科則是平均高於350㎛,以留下較多的基質層厚度作為角膜的基底。
  • 500度以上屬高度近視,200度以上屬高度散光,瞳孔大小平均超過6.2屬較大瞳孔,年齡約40歲以上會開始出現老花,無論如何,若本身有近視雷射需求、了解手術風險且經醫師評估符合手術條件者可考慮矯正近視。

以下狀況經醫師評估後,你可能「暫時不適合」或「完全不適合」手術

  • 暫時不適合:懷孕、哺乳或是有其他須進行治療之眼睛疾病等。
    • 懷孕及哺乳:因賀爾蒙可能會影響眼睛數值的浮動,建議懷孕前2-4周就可先完成手術,或於生產完或哺乳結束的3個月後再做近視雷射手術術前相關檢查。
    • 需先治療眼睛疾病:若發生角膜過敏、青光眼或是視網膜破洞等眼睛疾病,建議先至專門眼科中心治療完成後再行評估是否可以做近視雷射。
  • 完全不適合:無法改善的天生視覺條件及嚴重眼睛疾病等。
    • 天生角膜過薄、剩餘角膜厚度不足或瞳孔大小過大等。
    • 嚴重角膜病變、反覆角膜破皮不平整或嚴重乾眼症等。

近視雷射後會再近視或度數殘留嗎?

每個人可能每天的近視/散光度數等皆會發生浮動,甚至是手術當天眼睛對於雷射能量的吸收、眼睛疲勞程度或前一晚睡眠品質等皆有影響視覺狀況,因此確實有可能發生度數殘留,這也是為什麼濰視眼科在術前會透過不同廠牌儀器、自動驗光搭配主覺驗光及初算剩餘厚度是否能二次手術等,綜合各類數值參考,盡可能將發生的可能性降低,若仍然發生,可依當下視覺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二次手術矯正。(SMART transPRK及LASIK是可以二次手術矯正之術式,SMILE礙於技術則無法)
至於是否會再近視?近視雷射僅透過改變角膜形狀,矯正掉當下的近視/散光狀況,並無改變視網膜、水晶體或內皮細胞等其他眼睛狀況,高度近視可能引發的眼睛疾病風險仍存在,因此,若術後仍維持不良的用眼習慣,確實很可能產生新的近視。建議術後除了好好照護及保養,也要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及應定期追蹤眼睛健康狀況。

近視雷射可以矯正散光嗎?

近視雷射基本上可矯正80%二階以下的低階像差(如:近視及散光,遠視則因角膜結構關係,雷射完容易又遠視,需與醫師討論),剩餘20%三階以上的高階像差(如:球面像差、彗星像差、三叉像差、像散、場變、畸變等)則是因為成因複雜,需藉由「前導波系統」導入精細的測量結果,讓近視雷射矯正後的視覺品質得以提升。 目前技術中,前導波系統可經由準分子雷射儀器搭載。

近視雷射的恢復期需要多久?

近視雷射手術後可簡單區分為「傷口恢復」「視力穩定」,表層手術因傷口位置在表層,傷口恢復感受上相對較長,一般需保留3~5天等待上皮層新生,深層手術則是因為傷口位置在深層,傷口恢復感受上相對較短,一般約需保留1~3天等待水霧感退去,傷口恢復過程依照個人狀況可能會有酸澀、畏光及異物感等,建議依照醫師指示好好休息、照護及按時點藥水。 隨著傷口恢復後,視力狀況會逐漸穩定恢復到最佳視力值,但每個人狀況不同,仍建議需保留三~六個月觀察。

近視雷射是否可能發生後遺症甚至嚴重導致失明?

現今近視雷射手術已相當成熟、簡易及智能,且手術前評估的儀器技術也相當發達,經醫師評估符合近視雷射條件者,因手術造成失明的機率是相當的低,但畢竟還是手術的一種,只要是手術確實有可能發生風險,舉例來說,無論進行哪一種近視雷射技術,眼睛吸收高能量的雷射光,術後可能會有暫時性的角膜發炎或水腫反應,這可能導致角膜混濁狀況(霧霾Haze),尤其當吸收雷射能量的時間越長發生機率越高,因此高度近視者需特別留意。不過手術及術後可使用相關抗疤痕的藥物和藥水,獲得很好的預防及照護,因此目前發生永久性的角膜混濁機率已相當低,若不幸遇到則可與醫師討論後續處置。
低度近視者手術削切的厚度較薄,遇到需手動提取度數的近視雷射技術時可能發生殘留或是沾黏導致難度增加,因此建議術前需謹慎評估、了解自身視覺狀況、手術方式可能發生的後遺症及選擇信任的醫療院所進行近視雷射手術。


挑選近視雷射診所的關鍵要素

先評估本身是否需要做近視雷射

可以從職業、興趣與健康三種需求做評估。像是軍警消等機動性高且環境中潛藏危險,或空服員、模特兒因工作美觀因素;或是從事戶外跳傘,或者任何刺激的極限運動,戴眼鏡反而造成不便;健康因素則是配戴隱形眼鏡會出現眼睛重複地過敏、發炎、乾眼或長針眼。

近視雷射手術前有嚴密的視覺評估嗎?

嚴格來說,近視雷射手術不是人人可以做,手術前必須經過許多嚴密的評估,為了確保術前術後的眼睛的健康,防止任何可能的後遺症產生,而嚴密的術前檢查,可以避免術後眼角膜產生病變或眩光等疾病;所以,術前一定要透過先進精密儀器的檢測。

濰視眼科以25台精密儀器、56項數據詳細評估,專業諮詢師進行2.5個小時VIP近視雷射視覺評估,再由醫師嚴格把關每一位客戶。

近視雷射手術保留角膜厚度很重要

若沒有保留足夠的角膜厚度, 可能產生圓錐角膜病變,因雷射近視手術是藉著將角膜削薄以恢復視力,如果近視度數深,切削的厚度就多,術後剩餘角膜厚度不足的話,剩餘角膜無法抵擋眼內正常的壓力,容易產生角膜變形、澎出等病變和異常散光,嚴重甚至可能失明。

正常眼睛角膜

正常角膜

圓錐角膜後遺症

圓錐角膜,角膜明顯澎

降低近視雷射手術後遺症發生機率

近視雷射手術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以乾眼、眩光、角膜變形及圓錐角膜最為常見,術前挑選適合的手術方式以及新型的檢查設備及專業合格的醫師。才能讓後遺症的發生機率降到最低。如果期望近視雷射手術後較少發生乾眼、夜間眩光、並擁有長期的角膜穩定度及安全性,應選擇較新型的SMART TransPRK 4.0手術。